Table of Contents
了解自恋,识别人际关系中的红色信号,发现从自恋经历中治愈和成长的方法。
什么是自恋?
自恋是我们每个人都接触过的一个词,如今在大众媒体中越来越多。但究竟什么是自恋?我们什么时候会误用这个词?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自恋与自私自利或难以考虑或理解他人的观点或感受(缺乏同理心)联系在一起。
虽然这些特征或行为在处理时肯定会具有挑战性,甚至是有害的,但它们并不一定会使一个人成为自恋者。我们都可能时不时地表现出一些自恋倾向,但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模式。
因此,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自恋的真正含义,它是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来的,并找到治愈自恋关系或甚至自身倾向的方法--所有这些都是成长的机会。
自恋光谱
自恋特质或行为并不像人们在闲聊或社交媒体上描述的那样一目了然。实际上,这些行为存在于一个谱系中,人们可能会表现出某些自恋迹象,但不会表现出其他迹象,程度也各不相同。
试想一下,如果遇到一个似乎对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周围的人视而不见的人。虽然与他们交往可能具有挑战性,但重要的是要避免妄下结论,给他们贴上自恋者的标签。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某些特质确实更倾向于自恋。这可能涉及到很难与他人产生共鸣,或者始终将自己的需求置于他人需求之上。
当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变得根深蒂固,并开始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时,这可能预示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自恋型人格障碍(NPD)。NPD 患者通常会
- 自我价值感膨胀
- 很难理解他人的观点(缺乏同理心)
- 不断寻求赞美和认可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自恋的不同类型,并探讨可能导致这些行为的原因。
不同类型的自恋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列出的一种可诊断的疾病,与许多其他 精神疾病并列。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NPD 有九种相关特征,一个人必须表现出其中五种或五种以上的特征才能被诊断为 NPD:
- 自大感,觉得自己比别人重要或优越
- 幻想成功、权力、美貌或找到完美的爱情
- 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自己认为有地位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
- 总是寻求他人的钦佩和肯定
- 期望得到特殊待遇或满足自己的愿望,好像这是欠下的债
- 利用他人,不顾他人安危
- 缺乏同情心,难以理解或关心他人的感受
- 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嫉妒自己
- 表现出傲慢的行为,一副高人一等或比别人强的样子
虽然 DSM-5 描述了一种单一的综合症,但研究表明自恋型人格障碍有不同的亚型,包括
- 自大的 "公开 "自恋:有自恋倾向的人往往表现出明显的自大,寻求关注和权利,同时常常表现得很迷人。然而,他们可能会忽视他人的需求,毫无悔意地利用他人。
- 脆弱/易受伤害的 "隐蔽型 "自恋:脆弱型自恋可能更难察觉。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害羞拘谨,但内心却隐藏着一种重要感。他们可能会嫉妒他人,并对批评耿耿于怀。
- 高功能 "展示癖 "自恋:这些人性格外向,喜欢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他们可能看起来很成功、很有魅力,但他们很难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同理心。
人格障碍的原因
要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患上 NPD,需要仔细考虑许多非常复杂和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发育、环境、心理和 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以错综复杂的方式相互交织和相互作用,需要由合格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进行评估,才能做出正式诊断。
遗传学
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罹患 NPD 的风险。就像从家庭成员那里继承身体特征一样;同样,我们也可能继承了某些人格特征的倾向性,如对批评的高度敏感性或对钦佩的强烈需求。
这些遗传因素与早期生活经历相结合,会影响我们的自我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互动。
过度赞美和不断钦佩
童年时期的过度赞美和不断欣赏也会导致 NPD 的形成。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不断被告知自己非同一般或比别人优秀。
虽然这看起来可能是积极的,但这种不断的赞美会扭曲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他们与他人的关系,因为他们夸大了自己的重要性。
幼年创伤
自恋者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深受创伤的人。想象一下,在他们的内在自我周围建立起了层层保护。这些保护性部分,如 煤气灯或操纵,是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出现的,以对抗他们在童年经历的痛苦,以及他们现在无法有意识地承认的太痛苦或太可怕的自卑。
虽然这些保护性的部分可以保护他们免受进一步的伤害,但也可能导致对他人的有害行为,我们绝不能容忍或原谅这些行为,无论它们背后的痛苦是什么。
红旗:人际关系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人际关系中发现潜在的红旗时,往往需要时间和观察来识别某些模式。无论是恋爱伴侣、家人、朋友还是同事,这里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关键信号:
爱情炸弹
想象一下,在开始一段新恋情时,你感觉自己找到了拼图中缺失的那一块。这就是 爱情轰炸的感觉:从一开始就向你倾注强烈的、压倒性的爱意。这就像你被一个似乎理解你、爱慕你的人扫地出门一样,别人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然而,这种早期的感情冲动有时可能是自恋者用来吸引你的一种策略。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一切你想听到的,让你觉得自己被珍视和重视。
但要注意这种感情升级的速度;在第三次约会时就表白爱意并计划未来在一起,可能是爱情轰炸的迹象。
另外,如果他们试图过快地推进这段关系,比如仅仅几周后就想同居,那就要注意了。
对他人举止粗鲁
当你和某人外出时,他们对服务员无礼或不屑一顾,这不仅仅是一次性的糟糕表现。这是对他人缺乏同情和尊重的信号。这种行为可能是在试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者是在宣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的主导地位。
注意他们在各种场合的待人接物方式,而不仅仅是在试图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时候。
控制行为
控制型伴侣的最早迹象之一就是他们试图 将你与所爱的人隔离开来。他们可能会在你本该与朋友和家人共度时光之前埋下怀疑的种子或制造冲突,从而巧妙地破坏你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这种操纵行为旨在让你更加依赖他们,因为他们想成为你世界的中心。
注意任何试图控制你的行动或决定的行为,尤其是涉及到你的社交生活和人际关系健康的时候。
创伤结合与依赖
对于某些人来说,认识到 依赖模式会使他们更容易陷入有毒的关系动态中。依赖型人格者往往有取悦他人和完美主义等保护欲,这使他们很容易成为自恋者的目标。
在某种程度上,自恋者成了依赖者的外在保护者,抚慰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内心创伤。这种联系会让人上瘾,因为它会触发童年时熟悉的感觉,强化扭曲的爱的观念。
随着关系的发展,爱与冲突的循环会持续下去,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创伤纽带,很难摆脱。认识到这些模式并寻求支持以治愈任何潜在的创伤纽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脱离自恋关系并从中痊愈
离开自恋关系并开始疗愈之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 自爱。请记住,你的安全和幸福是第一位的。如果你感到不知所措或对接下来的步骤不确定,可以寻求心理健康专家的支持和指导。
在经历这一具有挑战性的转变时,你应该得到同情和支持。以下是一些温和的步骤,可以帮助指导你完成这一过程:
关注自己的需求和界限
花点时间重新认识自己,反思和 记录能给你带来快乐、成就感和使命感的 事物。探索你的兴趣、激情和价值观。关注不同的人际关系或互动给你带来的感受--它们是让你振奋、充满活力,还是让你疲惫、精疲力竭?
认识并温和地克服任何取悦他人的倾向。通过 设定健康的界限,学会为自己辩护。记住,把自己的幸福放在首位,必要时说 "不",这永远都没有问题。
接受自己无法拯救他人的事实
许多经历过自恋关系的人可能已经内化了一种信念,认为自己要为他人的幸福负责。这种动力往往源于童年经历,并可能导致成年后试图 "修复 "他人的模式。
你要明白,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疗愈和成长历程负责,拯救或改变他人并不是你的责任。不幸的是,许多 NPD 患者并不寻求治疗。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状况缺乏洞察力,或者抵制解决自己感知到的缺点。
培养愈合联系
沟通的前提是对方不仅要倾听,还要关心"-- Ramani Durvasula,《我该留下还是离开?在与自恋者的关系中生存。
在支持和培养的关系中,让自己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被肯定。寻求与尊重你的底线并将你的幸福放在首位的人建立联系。
启示
认识到具有自恋特质的人可能带有的深刻创伤固然重要,但优先考虑自己的幸福和安全也同样重要。您不必容忍有害的行为,也不必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常见问题
自恋是一种精神疾病吗?
虽然并非所有形式的自恋都是病态的,但极端自恋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或可诊断的精神健康状况。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从轻微到严重的谱系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极端患者会表现出所谓的 "病态自恋"。
自恋者有感情吗?
自恋者是有感情的,但他们的 感情往往是肤浅和短暂的。他们可能会感受到所谓的 "自恋供应",即他们从钦佩、关注或成功中获得的一种急速的积极情绪。
然而,他们往往缺乏同理心和深度的情感,因此很难从真实的角度去理解或关心他人的情感。
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看起来会像自恋吗?
当然会。重要的是要记住,心理健康是复杂而微妙的。其他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 (BPD) 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APD) 可能会表现出与自恋类似的行为。
此外,低 情商或情绪失调(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有时也会类似于自恋倾向,尽管其背后的意图有很大不同。
要了解这些区别,需要心理健康提供者的仔细观察和专业评估。
参考文献
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和临床挑战 | AJP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三种亚型 | 今日心理学
5种自恋类型及如何识别每一种类型 | PsychCentral
来自治疗师的 15 种迹象表明你正在与自恋者打交道 | mindbodygreen
说到心理学:自恋者的15个征兆--治疗师告诉你的 "自恋者" | mindbodygreen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在做出任何与健康有关的改变之前,或者如果您对自己的健康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建议您咨询合格的医疗保健提供者。Anahana 不对任何错误、遗漏或因使用所提供信息而导致的后果负责。
By: Anahana
The Anahana team of researchers, writers, topic experts, and computer scientists come together worldwide to create educational and practical wellbeing articles, courses, and technology. Experienced professionals i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meditation, yoga, pilates, and many other fields collaborate to make complex topics easy to understand.